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述,持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筑牢我國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百色中心”)以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線,前往隆林各族自治縣開展“幫扶基層監測能力建設,守護生態屏障譜寫民族團結新篇”主題黨日活動,為民族地區的民族團結與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金鐘山下話發展,繪就生態合作“新藍圖”
百色中心與廣西金鐘山黑頸長尾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百色市生態環境局、百色市隆林生態環境局共同召開廣西壯族自治區金鐘山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下稱綜合站)業務座談會。就共同發揮好監測站在區域生態質量監督監測與評價工作中的“控制性”作用進行了討論交流,為綜合站持續合作建立了長效機制,明確了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的新方向。百色中心組織技術團隊還前往百色市隆林生態環境局開展監測能力幫扶活動。百色中心的技術骨干結合多年監測實踐,與基層監測人員分享新技術、新方法,通過一對一的交流和示范操作,為基層監測人員打開了全新的工作思路。接下來,百色中心還將持續為隆林各族自治縣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技術支持,共同為隆林各族自治縣的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二、環保新理念入人心,共畫團結進步“同心圓”
為了進一步提升少數民族群眾的環保意識,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百色中心與百色市隆林生態環境局共同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思想宣傳和民族團結活動。百色中心的干部職工們身著民族服裝走進當地群眾,貼近群眾日常,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懸掛宣傳橫幅、現場咨詢等方式,向各民族群眾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普及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以金鐘山綜合站入選第二批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為切入點,詳細普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源涵養、土壤保護等方面的知識。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增強民族地區群眾的環保意識,更為當地的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新的動力。
三、袍湯節上話團結,編織民族文化“強紐帶”
百色中心應廣西金鐘山黑頸長尾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邀請參加隆林各族自治縣第四屆“袍湯節”民俗文化節。活動期間,百色中心的干部職工們與隆林各族自治縣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隆林各族人民、游客與外來嘉賓等歡聚一堂,共同品嘗袍湯、欣賞山歌對唱、參與民間文體娛樂項目等,共同慶祝這一民族節日慶典,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展示了五個民族間緊密團結、和諧共處的美好景象。隨后,中心領導班子共同走訪慰問了中心隆林籍的職工家屬,開展節前廉政家訪。通過參與和慶祝活動,加深不同民族之間對彼此的了解和友誼,形成更加緊密和諧的團隊氛圍,也為推動百色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貢獻了一份力量。
邊地石榴花正開,籽籽同心筑家園。在百色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百色中心正以實際行動踐行著民族團結與生態文明建設的使命與擔當。接下來,百色中心將持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務實的作風,堅定不移地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度融入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各環節和全過程中。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