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牛福利视频,国产在线观看91桃色,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五月激情+高清

頁面
配色
輔助線
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欄 > 百鎮千村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創建成效展示

百鎮千村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創建成效展示⑤ | 南山碧潭生態好,金花綻放產業興

2024-04-10 08:51     來源: 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     作者: 林學瑞、周尚發、張紹琪、賓澤全
分享 微信
頭條
微博 空間 qq
【字體: 打印

開欄語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廣西特創鎮村層級生態文明示范品牌——百鎮千村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創建。2023年自治區黨委將百鎮千村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創建工作納入工作要點,2022年自治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百鎮千村’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創建”。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會同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農業農村廳已聯合命名49個“廣西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鎮”和399個“廣西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這些鎮村積極探索廣西特色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不斷推動生態與文化、旅游、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發展,在“最后一公里”的鎮村層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建成宜居宜業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鎮村上,取得了積極成效。

為更好發揮百鎮千村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全區鎮村加快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助推美麗廣西、生態文明強區、文化旅游強區建設,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分期展示創建成效顯著特色鎮村的典型案例。

近年來,防城港市防城區那梭鎮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護好山清水秀的生態環境,依托“植物界大熊貓”——金花茶等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遵循“政府引導、因地制宜、示范輻射、群眾參與”工作思路,持續加強優勢資源產業化,保護利用民族文化資源,因地制宜開發那梭鎮新產品、新業態,一村培育一產業,不斷探索“生態+產業+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模式和路徑,以點帶面輻射全鎮推動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實現集體增收、村民致富,取得明顯成效。2023年2月,那梭鎮被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文化和旅游廳、農業農村廳聯合命名為“廣西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鎮”。

一、基本情況

那梭鎮位于防城港市防城區西部和十萬大山南麓,鎮中心到市區和邊境口岸均在30公里以內。全鎮轄2個社區、9個行政村和26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為21211人,由漢、壯、瑤、京、傣等多個民族組成。轄區面積235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17963公頃,耕地面積2000多公頃。那梭鎮獲自治區級“生態鄉鎮”,江平江(那梭鎮段)獲得“廣西美麗幸福河湖”稱號;國茗金花茶產業現代化示范區獲評為“廣西特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四星級);金沙水旅游度假區獲評“廣西四星級(含)以上鄉村旅游區(農家樂)”、五星級“森林人家”;平木村獲“全國文明村”稱號,入選“壯美廣西·鄉村振興”年度特色案例,稔穩村、炮臺村獲“廣西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持續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

那梭鎮地處山地和丘陵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全年無霜期長,森林覆蓋率78.96%,地表水水質總體優良,土壤環境狀況良好。近年來,那梭鎮進一步壓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一是守好建設項目環保準入門檻,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力度。近三年空氣質量優良率均值大于97%,連續三年位列全區前列。二是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持續抓牢養殖污染源頭管控。嚴厲打擊非法養殖等違法行為,推動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對防城江支流灘浪河流域畜禽養殖排污問題開展鞏固回頭看工作,確保不反彈。三是加強水源地保護和水資源安全保障。嚴格落實河長制、庫長制,將相關責任落實到各個區域,不斷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和水資源利用,守護青山綠水。四是持續抓實金花茶保護區生態保護工作。全面推行林長制和森林防火責任制,抓好金花茶資源保護監管,防止生態環境受到破壞。五是強化宣傳引導。通過拉橫幅、面對面宣講、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引導群眾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提高群眾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那梭鎮優美的生態環境

(二)依托優越的生態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那梭鎮擁有金花茶、玉桂、八角等優質生態資源。那梭鎮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謀劃產業布局,每個行政村都有特色產業,形成“一龍頭+兩基礎+多元化”產業模式,以生豬養殖為龍頭,玉桂八角傳統林業產業和金花茶為基礎,大力發展南姜、澳洲茶樹、中草藥、柑橘、泰國菠蘿蜜、香茅、蛋雞養殖、風力發電等多元化產業模式。

一是大力發展金花茶特色產業。金花茶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素有“植物大熊貓”之稱。防城港市擁有一個國家級金花茶自然保護區,面積約4.8萬畝。那梭鎮是金花茶保護區的核心區,有著全國最大的金花茶基因庫。那梭鎮譽稱“茶族皇后之鄉”,其金花茶基因品種分布密度居全國之首,種植面積達8136畝。那梭鎮組織建立了金花茶保護中心、國茗金花茶基地、中港高科國寶金花茶基地、桂人堂金花茶基地、天源公司金花茶基地和加工企業。那梭鎮持續推動構建金花茶“產—學—研”模式,相關企業大力研發金花茶系列產品,先后榮獲廣西名牌產品、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等稱號;成功選育出多個金花茶品種,多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國茗金花茶產業現代化示范區獲評為“廣西特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四星級)。已形成以桂人堂公司的金花茶濃縮飲液、金花茶極品紫芽茶、金花茶花朵茶,國茗公司的金花茶緊壓茶、金花茶袋泡茶,中港高科公司的金花茶口服液、金花茶袋泡茶等為代表的近百個系列產品。上述公司還將進一步與知名科研院所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大產品研發投入,開發金花茶的健康食品以及金花茶醫美產品,金花茶產業鏈不斷延伸和拓展。

二是完善生豬養殖產業鏈。生豬是那梭鎮傳統的龍頭產業,目前那梭鎮有400余戶農戶養殖生豬,擁有廣西農墾永新畜牧集團那梭牧業有限公司、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園豐牧業有限公司2家大型生豬養殖場。那梭牧業公司致力于構建集飼料生產、育種繁殖、規模養殖、屠宰、精深加工、市場營銷于一體的完整生豬產業鏈,存欄1.1萬頭能繁母豬,年出欄生豬25萬頭。園豐牧業公司采用現代生態循環飼養模式,構建“微生物+飼料—畜禽糞便—微生物+高溫堆肥發酵—生物有機肥—綠色果、林(菜)種植—青飼料”的生態循環農業產業鏈,飼養基礎母豬7500頭,年產豬苗15萬頭。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打通生豬養殖產業鏈的上下游,提高產業生態化水平。

三是創新玉桂八角產業發展模式。那梭鎮自古以來是防城區“香料”主產區,全鎮肉桂、八角種植面積19萬畝,總產值約11000萬元,桂油產業年產值600萬元,那梭香料聞名遠方。那梭鎮依托防城港市易通公司打造了那梭鎮農副產品加工村級集體經濟產業聯建示范點,以能人領辦+股東合作經營的形式,推動那欽村、那梭社區、金花社區、灘浪村、炮臺村5個村(社區)以及本土鄉賢能人抱團發展肉桂產業,切實把傳統產業優勢最大化。吸納60多名群眾就業,年加工肉桂100萬斤,產值1000萬元左右,實現企業壯大和農民增收“雙贏”目標。

四是推動生態產業多元化發展。為推動生態產業多元化發展,那梭鎮引進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及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共14家,規模種植南姜、澳洲油茶、百香果、百部、臺灣鳳梨、木菠蘿等特色品種達10888畝,進一步發展新興生態產業。2022年,防城區那梭鎮那夏村通過生態公益林補償金收入24.18萬元,是防城港市補償最高的村。生態產業多元發展促進農民家門口就業創業,推動農民增收、產業興旺、經濟發展。

那梭鎮生態產業分布示意圖

“茶族皇后”——金花茶

?廣西農墾永新畜牧集團那梭牧業有限公司的生態養豬場

?那梭鎮村民正在對“煙仔桂”進行質量等級分類

(三)利用豐富的生態景觀資源,積極發展生態旅游。

近年來,那梭鎮圍繞“南山風光”“聰皇溝”“金沙水”等生態景觀優勢資源發展生態特色旅游。

南山風景區憑借絕美的山水風光圈粉無數,最高點海拔達917米,一日有多景,四季常變幻。盤山公路直通山頂,天的廣闊、山的豪邁、小峰水庫的柔情一覽無遺。南山還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新安裝的風力發電,已與周圍綠水青山相呼應形成了一幅美麗綠色低碳發展畫卷。聰皇溝原名沖皇溝,高低兩級瀑布動態各異。低處瀑布激石分叉流入清溪,高處瀑布飛流直下匯進碧潭。碧潭如盆,直徑10米左右,這就是馳名天下的“皇母浴池”。沿溝而上,溝中多有怪石,每塊石頭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和纏綿的故事,千姿百態,各不相同,潺潺流水在石頭中間蜿蜒穿行,仿佛輕輕地訴說著久遠的傳說。金沙水旅游度假區位于那梭鎮稔穩村,是集漂流運動、水上樂園、養生養老、酒店度假、體育休閑、農業觀光為一體的原生態綜合旅游項目。2021年金沙水旅游度假區被評為廣西四星級鄉村旅游區,2022年被評為五星級森林人家。

那梭鎮通過南山風景區、聰皇溝景區、金沙水旅游度假景區等的輻射作用,帶動當地周邊群眾發展特色農家樂,進一步拉動了旅游經濟的增長。那梭鎮旺煌南山種養家庭農場獲評防城港市示范家庭農場,耀美家庭農場、利澤群家庭農場獲評防城區示范家庭農場。那梭鎮年接待旅游人次25萬人次,旅游年收入約650萬元,旅游從業人數550人,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南山風景區

聰皇溝景點

(四)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推動鄉村文化旅游。

那梭鎮具有獨特紅色文化、瑤族文化和學雷鋒文化資源。那梭鎮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拓展紅色文化旅游。平木村充分利用防城縣人民政府舊址的紅色平臺打造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那卜講堂”,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那卜講堂”吸引了廣大黨員群眾前來參觀學習,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教育打卡點。炮臺村以產業為核心,以文化為靈魂,探索愛國主義教育+生態農業觀光旅游發展模式,打造炮臺村古炮臺“田園綜合體”休閑旅游項目。此外,橫龍襲擊戰舊址、那梭襲擊戰舊址、那卜防城縣政府舊址、那夏村無名烈士紀念碑等均是熱門的紅色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壯族、瑤族文化是那梭鎮的一大民族特色文化。每逢三月三節日期間,為傳承壯族、瑤族文化,那梭鎮那欽村都會舉辦對山歌活動。在那欽村,每家每戶還會煮上五色糯米飯來慶祝節日。那梭鎮平木村“十姐妹學雷鋒服務隊”成立40年來長期堅持學雷鋒、做好事、辦實事,義務幫助困難戶、五保戶、軍烈屬和孤兒,積極與駐地解放軍和邊防武警官兵開展共建活動,用實際行動弘揚雷鋒精神,為推進農村文明建設作貢獻,贏得了社會的贊譽。那梭社區青年自發組建了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擁有教師、醫生、企業職工、個體戶等90名成員。通過志愿服務活動,團結群眾,服務群眾,切實將雷鋒精神發揚光大。

那梭鎮濃厚的紅色文化、壯瑤族文化和學雷鋒文化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打卡,推動全鎮鄉村文化旅游發展。

?在那夏村革命烈士紀念碑前開展紅色教育

?炮臺村舉辦群眾村晚活動

?那欽村“三月三”節日舉辦對山歌活動

平木村“十姐妹巾幗志愿服務隊”入戶為老年人量血壓

(五)加強鄉村及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鄉村振興與旅游發展。

那梭鎮多方籌措資金在平木村、炮臺村、浪灘村等實施風貌提升、道路交通、農田水利、改廚改廁等一批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完善文化廣場等公共服務和鄉村旅游設施,全鎮面貌煥然一新。全鎮共硬化村級道路57條,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3宗,建設安全飲水工程70宗,投資1800多萬元建設鎮污水處理廠,投資160萬元建設鎮垃圾處理中轉站,投資240萬元新建成灘浪村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及電商服務中心,建設完成那梭中心街的硬化鋪設和集鎮農貿市場拆舊建新,投資建成3136平方米足球場。大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實施“廁所革命”工程,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89座,申報項目54個,申請資金約4500萬元,重點打造金花茶特色廣場、全民健身中心等。現有大溝龍山莊、綠水青山、覃二山莊、鳳凰谷山莊等幾十家農家樂。下一步將開發南山觀光旅游、江平江漂流,規劃建設聰皇溝地熱、索道纜車、民宿等項目。

三、經驗啟示

那梭鎮始終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立足本土生態資源優勢,深入發展金花茶等特色產業,完善生豬生態養殖、玉桂種植產業鏈,促進南姜、澳洲油茶等多元化種植,推動生態產業化蓬勃發展;依托南山風景區和聰皇溝等優質生態景觀發展生態旅游,結合紅色文化、瑤族文化和獨特的學雷鋒文化資源等發展文化旅游,以及利用金沙水旅游度假區發展休閑度假旅游;形成“生態資源+多業態產業+多元文化旅游”的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產業多元融合發展模式,有效促進增收和鄉村振興,進一步推動鎮村的高質量綠色發展。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