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獲取與惠益分享?與知識產權保護有何關系?
遺傳資源及相關傳統知識獲取與惠益分享簡稱ABS,是發展中國家締約方為了推動《生物多樣性公約》關于公平公正的分享因利用遺傳資源產生惠益這一目標的實現而推動的磋商議題,其目的是為了規范生物勘探活動,防止“生物剽竊”行為,使生物產業發展所產生的利益能夠惠及遺傳資源原產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工作。
為更好地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和《名古屋議定書》相關義務,在中國建立和實施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ABS)制度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以確保遺傳資源及相關傳統知識的使用者與持有者公平、公正的惠益分享,從而為生物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防止生物多樣性以及相關傳統知識的喪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財政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開發了ABS項目。
我們針對ABS開展什么工作了呢?
廣西作為國家ABS項目三個試點示范省(區)之一,分別在防城港市和桂林市設立了金花茶和羅漢果ABS項目示范點。廣西近年來通過完善跨部門的協調合作機制,建立利益相協調機制,成立自治區級指導委員會,推動項目有序開展并取得積極成效。在國家領導和自治區相關領導、國內外專家的關心支持下,項目取得了較大成果。項目終期評估獲得了國外獨立評估專家的高度評價,得到國內領導和專家的肯定。各項成果對廣西生物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實踐示范、對外交流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下面我們針對各項工作及成果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一是開展基線調查,研究分析廣西遺傳資源和相關傳統知識的保護、獲取和惠益分享的現狀及挑戰,對遺傳資源和相關傳統知識相關知識產權的保護具有積極的作用
遺傳資源和傳統知識相關報告涵蓋了傳統知識屬性、原產地、遺傳資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等多項為生物遺傳資源相關傳統知識惠益分享的開展奠定了基礎,為將來開展相關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的知識產權溯源和推廣工作提供參考。具體內容簡單介紹如下:
關于生物遺傳資源,篩選了30個廣西代表物種資源,涵蓋了動物、植物和真菌,對所選物種的基本現狀、受威脅情況、遺傳資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開發利用情況、使用者獲取遺傳資源的方式、惠益分享狀況等內容進行重點調查分析。形成了《廣西生物遺傳資源本底與開發利用現狀調查及管理需求研究》報告,報告為廣西生物遺傳資源保護、合理開發利用和惠益分享提供了指導。
關于廣西傳統知識,總計編目了250個詞條廣西境內與傳統選育農業遺傳資源的相關知識、傳統醫藥相關知識、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相關的傳統技術及生產生活方式、生物多樣性相關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生物地理標志產品相關知識等相關資料進行系統的調查與整理,以詞條方式進行編目。每個詞條包含傳統知識屬性、用戶等級、傳統知識特征、持有方、保護與利用現狀、案例分析重要性評價等16項內容。本次共編寫了20個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的調查案例,每個案例對該遺傳資源及相關傳統知識的開發利用情況及利益鏈分析、惠益分享現狀及問題、威脅的狀況與因素、存在的問題及能力建設空缺、建議與措施等6項內容進行剖析。這些詞條和案例是全國乃至世界人民對廣西,尤其是廣西少數民族加深了解的重要渠道,為許多將近消失的傳統知識的繼承和發揚提供科學指導。
金花茶保護和惠益分享調研
羅漢果種植和惠益分享調研
對物種調研報告的修改完善進行指導
開展惠益分享模式可操作性調研
ABS國家級專家對傳統知識相關工作進行指導
在廣西中醫藥研究所調研廣西傳統醫藥開發情況
二是建立廣西生物遺傳資源及相關傳統知識獲取與惠益分享制度框架
現就圍繞制度框架簡單介紹相關工作和成果及意義。開展ABS立法調研,編制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生物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獲取與惠益分享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由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頒布實施。《管理辦法》作為全國首個省級生物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獲取與惠益分享規范性文件,其頒布實施標志著廣西生物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獲取與惠益分享工作進入規范化、法制化軌道。《管理辦法》為避免廣西出現生物剽竊現象提供制度保障,規定了國外個人或機構獲取廣西生物遺傳資源時要事先知情同意、溝通商定條件,非貨幣惠益模塊規定了惠益分享的形式包括涉及專利等相關知識產權的共享研究成果的知識產權建議。《管理辦法》對健全我國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法規體系、推動國家開展相關立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對進一步加強廣西生物遺傳資源保護與惠益分享工作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立法調研
《管理辦法》意見咨詢會
三是開展廣西種質資源保護工作,有效保護示范物種,保障生物遺傳資源知識產權保護載體
開展野生遺傳資源保護工作,建立金花茶保護點和羅漢果種質保存室;開展金花茶野外回歸工作;促進羅漢果和金花茶遺傳資源人工種植面積的增加,減少野生資源的利用。在多單位的多年共同努力下,示范物種保護顯成效:1、目前已建成20個金花茶保護點并簽訂三方保護協議;2、建立羅漢果種質資源保存室1個和種質資源苗圃約5畝,金花茶種苗基地1個,約1200平方米;金花茶和羅漢果種苗惠益分享分別達30萬株和4000株以上;種植面積分別為1.1萬畝和5600畝以上;3、野外回歸的金花茶植株超12000株,回歸面積約100畝。示范物種的保護工作為與之相關的產權保護提供了載體或者受體保障。
金花茶就地保護點的調研
針對性地設立野生種質資源保護點
金花茶種苗基地
羅漢果種質資源保存室
四是開展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示范協議的談判,指導示范企業與社區開始惠益分享,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實踐
調研并選定金花茶、羅漢果開發利用的示范企業,多次開展示范企業簽訂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協議的談判,組織和指導示范企業開展與地方社區居民等利益相關者惠益分享的實踐活動,促成了企業與當地社區種植戶/合作社簽訂了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協議10余份。示范企業為開展各項惠益分享活動共支出224.5萬余元。廣西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示范為國家惠益分享框架的建立提供參考,同時提高了社區經濟水平和生活質量。在開展示范企業惠益分享的活動時包含了市縣知情同意和共同商定條件,比如企業為當地社區免費、平價或低價的形式提供羅漢果和金花茶種苗,為農戶提供種植等指導技術,實際上當地社區已獲取一部分的金花茶或羅漢果遺傳資源的知識產權。
組織示范企業對社區農戶開展栽培技術培訓?
組織示范企業發放金花茶苗木給農戶
組織示范企業派專業人員下地對農戶進行培訓
組織示范企業給農戶種植地修路
五是開展全面性宣傳活動,提高公眾生物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保護、獲取與惠益分享的意識
相關培訓會、各設區市(縣)開展的ABS項目線上線下宣傳活動、各種交流學習調研促進了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遺傳資源獲取與和惠益分享的意識。每年結合“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6·5世界環境日”等活動日開展了ABS項目宣傳,截止2021年6月5日,ABS項目宣傳直接受眾累計超6000人次,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等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及積極的社會反響。進校園進社區宣傳,相關報紙版面、微信公眾號、相關網站等線上宣傳方式極大地提高公眾對于ABS概念的認識。在國內/際環保展上介紹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等相關知識,展示廣西試點示范取得的積極成效。各項宣傳活動不僅提升了公眾生物遺傳資源保護、獲取與惠益分享意識,還進一步提高公眾的維權意識,即生物遺傳資源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開展社區培訓的時候,授課老師不僅以上課內容的形式提醒受培訓人員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等產權保護的重要性,還以答卷和面對面問答的形式鞏固他們的意識,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項目推進會中期檢查開展實地考察
參加國家項目辦舉行的培訓會
組織參加項目指導委員會第四次會議
第二次企業技術培訓會
第三次全區生態系統技術培訓會
專家金花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
第四次指導委員會會議野外考察
南寧市開展ABS項目宣傳
各種主流媒體相關平臺進行宣傳
部分宣傳材
為方便大家對相關知識的了解,我們對部分詞語進行了解釋,列舉較為典型的ABS案例
1、生物遺傳資源包括實際或潛在價值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種以及種以下分類單位及其含有生物遺傳功能的遺傳材料,主要有:(1)植物遺傳資源;(2)動物遺傳資源(3)經濟微生物遺傳資源。
2、什么是傳統知識?
在生物多樣性公約規定的有關獲取和惠益分享中,傳統知識指少數民族和地方社區與遺傳資源相關的知識、創新和做法。這些傳統知識基于社區長久以來的經驗行成,適應當地需要、文化和環境,代代相傳。
傳統知識是識別遺傳資源可造福整個人類的重要信息源。傳統知識對于生物勘測者或遺傳資源的使用者尤其重要,他們從這些知識了解到具有可利用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沒有這些傳統知識,許多當前研究和商業化產品中使用的物種可能從來不會被發現。因此,傳統知識對于遺傳資源的獲取和惠益分享具有重大意義。
3、傳統知識與誰相關?
當地社區:當地社區在其日常生活中一直依賴生物資源,正是通過這種世世代代的依賴性,他們獲得了對生物遺傳資源的各種特性及其用途的知識。
生物多樣性相關傳統知識
使用者:傳統知識對于尋求獲取遺傳資源以用于學術研究或商業產品開發的使用者有所幫助;被利用幾個世紀物種相關的傳統知識可為研究人員提供重要線索。
遺傳資源及其使用者
國家主管部門:遺傳資源提供國的相關主管部門負責在研究或產品開發中協調當地社區與使用當地遺傳資源或相關傳統知識的使用者之間的關系。
使用者正確地重視傳統知識及其惠益分享至關重要,這意味著獲取與遺傳資源相關的傳統知識需要相關地方社區的事先知情同意并讓地方社區公平公正的獲得因使用傳統知識所帶來的惠益。
生物多樣性相關傳統知識開發利用
現已加入名古屋議定書的國家有133個,3個國家待審定。
4、惠益指的是分享因利用遺傳資源和(或)相關傳統而得到的益處,包括貨幣惠益和非貨幣惠益。
(1)貨幣惠益可以包括調查采集費、使用許可費、為遺傳資源擁有者/原始提供地區提供生態保護資金、版權費、研究資助費、遺傳資源和(或)傳統知識商業化所收取的許可證費用等形式。
(2)非貨幣惠益包括讓資源/傳統知識擁有者或原始提供地區參與科研或產品開發、共享研究成果的知識產權、培養遺傳資源/傳統知識所在地的研究人員、為資源/傳統知識原始地提供就業崗位、出/集資修路等形式。
企業對地方社區提供農業技術培訓
5、事先知情同意和共同商定條件
事先知情同意(PIC)是使用者在獲取遺傳資源之前需要獲得資源持有者或國家主管部門的許可。
共同商定條件(MAT)是指遺傳資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就遺傳資源的獲取和使用條件及雙方之間的惠益分享達成的協議。
6、生物剽竊
又稱為生物海盜、生物盜版,一般指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研究機構以及其他有關生物產業的機構憑借其生物技術上的優勢,未經資源擁有國及土著和地方社區的許可與同意,利用這些國家豐富的生物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在物種、糧食和醫藥等領域進行研究,并用于商業開發,進而利用西方現行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對已開發的技術申請專利,完全不考慮資源提供國或提供者的利益而獨自獲利的行為。
7、國外遺傳資源相關傳統知識獲取與惠益分享的成功案例
蝴蝶亞仙人掌是南非原產的肉質植物,幾個世紀以來,在食物匱乏時期和長期狩獵途中,南非的土著桑族人一直使用該植物來緩解饑渴,與蝴蝶亞仙人掌相關的傳統知識在桑族人中代代相傳。1996年,南非科學工業研究委員會(CSIR)為在蝴蝶亞仙人掌中發現可抑制食欲的活性化合物頒發了專利。基于將蝴蝶亞仙人掌作為抗肥胖市場的食欲抑制藥的商業潛能,CSIR與一些大型制藥公司達成了許可協議,開發和商業化蝴蝶亞仙人掌產品,但是,這些行動最初是在未經桑族人的同意下采取的。
在媒體披露開發此植物特性協議的潛在獲利性以及經南非非政府組織的強烈抗議后,CSIR 與桑族人之間開啟了談判,由此達成了惠益分享協議(包括金錢和非金錢惠益)以及成立了桑族人蝴蝶亞仙人掌惠益分享基金。協議呼吁在產品開發期間支付階段性付款,在產品成功商業化之后,支付特許使用費用;基金將用于桑人社區的發展、教育和培訓,支持致力于改善對桑族人傳統知識和遺產研究和保護的項目和機構。根據協議,預計后期會有更多惠益分享資金用于加強非洲南部各地區桑族人的體制基礎。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
相關鏈接: